十大“奇葩证明”你都知道哪些?
出境旅游 要求出具母子关系证明。 市民迁户口,要证明“你爸是你爸”。 找工作,要开品行端正证明。 兑换残币,要看孙女“撕钱”证明。 自愿引产,要开“社区同意”证明。 老人欲领异地社保 被要求证明自己活着。 车在大风中被树木刮伤,理赔要出示“风力证明”。 补办骨灰存放证,殡仪馆让开“遗失证明”。 应聘幼儿园校车司机,要开不喝酒证明。 买房,被要求证明“结婚前未婚”。 反映问题: 证明的奇葩之处虽让人哑然失笑,但却反映了一个社会问题。开具手续繁多的证明,不仅会让居民在工作生活中造成麻烦,也会让社区进入两难的境地:开证明需要自己负责,不开证明会给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麻烦。现在法律越来越健全,各个机构为了逃避责任会催促居民到自己所在的社区开各类证明,这才造成了现在奇葩证明纷飞的局面。把责任一味推给社区和居民终不是长久之计,做到信息共享,简化办事内容和程序才是正理。 解决办法 根治证明过多过滥过奇问题,当务之急要打破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从某种程度上说,打破行政壁垒就首先要破除部门“利益壁垒”,难度可想而知。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行政化,向来是行政管理体制的顽疾,也是简政放权的重点和难点。这些大大小小的证明,都是权力的象征,每一次办证都彰显了权力的存在,想让部门简政放权无异于割肉。 打破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根治“奇葩证明”过多过滥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应列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让民众看明白有多少证必须办、由谁负责办、具体怎么办、办不好谁担责等,根治办证多、办证难问题。
奇葩证明的典型事件
“该怎么证明我妈是我妈!”这是市民陈先生准备出境旅游时遇到的尴尬事。很多人都遇到过类似的证明:要证明你爸是你爸,要证明你没犯过罪,要证明你没结过婚,要证明你没有要过孩子,这样那样的证明,听起来莫名其妙,办起来更让人东奔西跑。浙江诸暨一市民为了补办一张火化收据证明他母亲被火化,他在4年间跑了8趟殡仪馆仍未能成功。当地镇政府回应称,已简化程序,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 江南第一城何先生说:上个星期就看到2015年秋季公办学校招生通知,便开始筹备起来,可发现不管是登记还是报名,都需要小孩的出生证原件和复印件。但几年前因为家里失窃,小孩的出生证丢失了,这可怎么办?还可以登记报名吗?遇上要证明“爸爸是爸爸”的问题,何先生很愁。外国也有“奇葩证明”。46岁的土耳其男子锡南·阿夫哲花了10年时间,最终证明自己活着。 离婚被要求证明是正常人?一位市民张先生因为在30年前曾到精神医科中心咨询过,而后和妻子办理协议离婚时被要求出具是正常人的奇葩证明。最后张先生到精神医科中心做了必要的检查后,才拿到了是正常人的证明。最后和妻子顺利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