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重庆市丰都县地处三峡库区,总人口约85万人,42万农村人口中约有26.5万人在外务工,绝大多数是青壮年。谁来种地?谁来振兴乡村?丰都县委书记认为,既要服务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也要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公共服务,吸引对农业农村有情怀、有能力、有资源的“新农人”下乡,培育乡村振兴生力军。 在龙河镇洞庄坪村的涂溪湖畔,以农耕研学、凤凰文化为主题的凤鸣湾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正在紧张建设。该项目的参与者、37岁的徐某既是“海归”、作家,如今也是“新农人”,在村里租了房子长住,和驻村干部一起推动乡村振兴。 热心公益的徐某来到洞庄坪村,被这里的优美生态所吸引,但发现村里年轻人多数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多,仅靠捐款难以推动乡村振兴。于是,他发起了乡村振兴“鸿鹄计划”行动,捐出70多万元稿费成立“鸿鹄教育基金”,和自己的几位“海归”朋友一起为洞庄坪村规划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服务留守儿童。 “我们向留守儿童捐赠图书,带他们去城市开阔眼界;改善乡村道路、吸引年轻人返乡,田园综合体建好后,让村子能‘自我造血’,从而达到我们‘鸿鹄计划’做强一个产业、美化一片村落、培养一批人才、激活一方文化的目标。” 丰都县现有种植业、养殖业、电商、文旅等不同领域的“新农人”727人,带动2.2万多户、7.8万多名村民增收就业。张某说,丰都县正着力构建“心回家、人回乡、力回引”的服务机制,谋划成立“新农人互助会”,通过政府扶持、资源整合培育更多“新农人”,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振兴。
2,“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守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熙熙攘攘的路边街头,纵横交错的交通线路……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已然相对完善,但关于乡村建设,确有难以言说的“现代化的阵痛” 人口“空心化”,土地撂荒,垃圾污水横流,宗族祠堂破败不堪,情感纽带荡然无存.....因此,化解三农问题是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民生发展的重中之重。培育新型化农民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立足点。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振兴中,农村既是创造者也是受益者。 究其根本,农民是乡村发展的根本主体,农民的产业增收和效益直接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生根,只有调动好农民发展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落实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和新要求,才能让农民“新型化”、“非农化”,培养和造就出让农村焕新活力的新型农民队伍。 围绕大学生、返乡下乡青年等“新农人”,以新技术引领、新品种培育为突破口,为“新农人”打造‘创业+生活+社交’功能承载平台,通过创业孵化、园区示范、品牌共建,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可以说,培育新型农民是乡村治理的发展之要,也由此推动响应整个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发展之路。 “新农人”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是乡村振兴建设新征程时期的一支新的生力军,是农民的新群体、农业的新业态、农村的新细胞。 广阔的农村天地,需要“新农人”源源不断注入新能量,成为领头雁。我国新农人主体,如投资新农人、回乡新农人、科技新农人、电商新农人等在农村干出了一番事业,闯出了一条路子,他们既是村子里“吃螃蟹”的第一人,也是脱贫致富的一股巨大牵引力。 “新农人”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和带领群众奔富的领路人,是创新创业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为地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充分发挥“新农人”领富致富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培养、释放出农村中“能人”的潜力和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让带头人发动、带领、凝聚广大农民抱团发展,踏上乡村振兴的快车道。吸引“新农人”要创造优良的环境。 扩大乡村“基层特岗”“三支一扶”“选调生”规模,激励高校毕业生到乡村施展才华。加强政策引导作用,降低大学农业专业门槛,加大农学专业返乡创业补贴,加大教育住房政策倾斜;培养更多农村经纪人,提供农业渠道管理服务,活跃农村市场,从而降低农业创业门槛; 加快缩小城乡在教育、医疗、交通、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差距,吸引更多的人扎根农村,助力焕发乡村振兴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