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a级景区网站建设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4a级景区网站建设服务 > 知识大全 > 正文

目录

1,十二经络与养生

十二经络与养生

十二经络与养生   十二经络与养生,身体有许多神经系统的,每一条经络都是密不可分的,疏通经络可以活血化瘀达到养生的作用,下面我分享一篇关于十二经络与养生的相关内容。一起看看吧!   十二经络与养生1    1、卯时(5点一7点)气血流注于大肠经   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如果能于此时正常排便对身体是有帮助的。排不出的大便会变成宿便,毒素停留体内。大肠运送排泄废物,如果饮食失调、误食不净食物,或其他脏腑失诃,都会引起大肠疾病。大肠经有问题就易出现口干舌燥、腹胀腹痛或肠胃炎、盲肠炎、肠功能紊乱、习惯性便秘等。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好养成每天早起后排大便的习惯,预防宿便的危害自身健康。    2、辰时(7点一9点)气血流注胃经   胃经旺,有利于消化。此时进食早餐最易被消化、吸收、代谢、利用,提供一天所需热量。肠胃受到伤害会出现胀满疼痛、呕吐反胃、口臭等症状、消化不良等。我们养成每天早起按时吃早餐的习惯最有益于身体健康。    3、巳时(9点一11点)气血流注于脾经   脾经旺,利于吸收营养、生血。如果脾脏虚弱就易出现胃口不佳、四肢倦怠、头晕、面色萎黄、腹胀易打隔等症状。这个时候不应该食用过于燥热的食物。    4、午时(11点一13点)心经气血充盈   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同时心主血脉和神志,应该调养休息。如果血脉运行有障碍,会引起急躁失眠、口舌糜烂等问题。    5、未时(13点一,5点)气血流至小肠经   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小肠俱有分别清、浊及吸收的功能。小肠虚弱时容易出现心烦口渴、腹部胀痛、拉肚子、营养紊乱、体重减轻、食欲不振、肠炎等的症状。    6、申时(15点一17点)气血流注膀肤   膀胧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膀胧是泌尿系统主要的器官,能储存和排泄尿液。膀胧虚弱时容易出现小便不畅或次数多、混浊不清等症状。    7、酉时(17点一19点)气血流注肾脏   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肾经负责协调阴阳两种基础生命能量,和心、肝、脾、肺四脏的联系都很密切。如果肾弱则会出现四肢冰冷、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健忘、妇女更年期等症状。    8、戌时(19点一21点)心包经气血充沛   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心包它是指心脏外围组织,可以保护心脏不受外物人侵,但如果有病毒侵犯就会发生病变而出现掌心发热、腋窝或胸胁肿胀、心悸不安、面目发黄等的症状。    9、亥时(21点一23点)气血流注于三焦经   三焦通百脉,人进人睡眠,百脉休养生息。二焦经主要管诸气,人体诸气皆通过二焦而输送到各脏腑。如果出现障碍时就容易出现听觉模糊、咽喉肿胀、喉部或眼睛疼痛、耳鸣、肩臂、手肘、前臂的背侧部疼痛等的症状。从亥时开始(晚上9点)到寅时结束(早上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J息,、推陈出新的时间,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当下的年轻人,基于种种原因,似乎不容易做到早睡早起,但切记要按照自己的生理时钟作息,最好不要超过晚上11点人睡。    10、子时《23点一1点)气血进入胆经   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胆的生理功能是内脏胆汁,帮助食物的消化代谢,不注意按时睡眠,会影响气血回流胆经,容易出现头晕目眩、耳鸣、皮肤粗糙、胸胁疼痛、失眠多梦、易惊、忧愁、神经官能症等。成年人最好养成每天子时前就寝的.习惯,若这时候不睡觉,就会比一般人容易衰老。    11、丑时(1点一3点)是肝经气血最旺的时刻   肝脏能贮藏、分配和调节全身的血液、及疏导全身功能活动,使气血调和,另外和眼睛也有关系。如果肝经出问题就会有两胁肋胀痛、胸闷、胃口不佳、rl苦、腹胀腹痛、黑斑、眼袋、黑眼圈等。    12、寅时(3点一5点)肺经旺   这时气血由阴转阳,肺经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来,应注意肺经的保养及空气温度的调节,尤其是夏天对于空调的使用。如果肺经受到伤害就会出现发热怕寒、鼻塞流涕、头痛、气喘胸闷或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肺经弱的人容易在这时间发病出现咳嗽。   十二经络与养生2    十二经络有啥作用   在古代,把人的头颅称为“六阳会首”。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头部是中医十二经络中的手三阳和足三阳这六条阳脉汇聚的地方。所以,头部是人体最重要的部位之一。   十二经络有什么作用呢?《内经》里这样说:“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说明经络在养生治病中的重要作用。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渐次相传,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传注系统。气血通过经脉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所以,通过对经络穴位的养护和刺激,可以起到养生防病治病的作用。   汇聚于头部的手三阳和足三阳这六条阳脉,手三阳是指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是指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每一条经脉都有它特定的养生作用。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的商阳穴,手臂桡侧向上,走到肩部,达到督脉的大椎穴,在向下进入锁骨上窝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属于大肠。其支脉通过颈部、面颊,经上唇,到达对侧的迎香穴。其循行路径上的穴位多具有生津通腑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如腹涌、腹泻、痢疾等,也可以治疗头面、五官和咽喉的病症,如咽痛、牙痛,鼻出血等,还可以治疗肩手疼痛。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入上齿龈内,出而环唇周,上行耳前,达前额。其支脉很多,面支脉、胃下口部支脉、胫部支脉、足跗部支脉等,其循行路径上共有包括足三里等90个穴位。可以治疗经络走行上相关疾病,如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   如何护理头部   头部是六条阳脉汇聚之处,头部的经络和其循行上的穴位是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的重要穴位。比如百会、风池、哑门、翳风、太阳、印堂等重要穴位都在头部。中医认为,时常按摩头部经络和穴位对养生健身大有益处,生活中最常用而简便易行的办法是每日梳头。梳头可以起到通畅血脉、祛风除湿散寒的作用,对治疗偏头痛、失眠、颈部酸疼也有一定作用。   怎么梳头也是有讲究的,选梳子时不要选过于锐利的木梳或牛角梳,梳头时从前额正中开始,稍加用力,梳齿与头皮保持垂直,以均匀的力量向头顶、枕部、颈项部的顺序梳理,然后,按由前到后的顺序,分别梳理左右侧头顶,最后以梳齿由上到下梳理左右颞部(太阳穴及周围)。每天1~2次,早晚各1次,每次5分钟左右,速度以每分钟梳理20~30下为宜。持之以恒就可以见到效果。   十二经络与养生3    十二经络最好记的方法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次则侠白下尺泽,又次孔最与列缺,经渠太渊下鱼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迎五里,臂臑肩髎巨骨起,天鼎浮突接禾髎,终以迎香二十止.   【足阳明胃经】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下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关门太乙滑肉起,天枢外陵大巨里,水道归来达气冲,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内庭厉兑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通里阴郄神门下,少府少冲小指边。   【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经小肠穴,少泽先行小指末,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支正小海上肩贞,臑俞天宗秉风合,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髎入听宫。

2,中医养生最强秘笈《黄帝内经》及其他20部医书免费赠送

中华古往今来五千年中最权威、最有效的 养生 秘笈《黄帝内经》免费分享给大家!除此之外还另有20部医书附赠, 干货满满全是精华! 不为别的,只为弘扬国粹!我们身体强了,国家也会变强! 《黄帝内经》这本书是古代第一本医书,里面详细的记录了中医中药的很多种类和手法,为后世进行中医中药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价值。 《黄帝内经》详细记录了人体的脉络和五脏六腑与天地的联合关系,加上阴阳的平衡。还有心肝脾肺肾对应的五行属性,对于扎针的深度和广度,还有时辰,都有一些明确记载。对于内脏器官在四时(春夏秋冬)应该得病的预防或者得病之后的调养,都会给予指导。 实在是 养生 、中医宝典! 部分目录: 01(为什么要学《董帝内经》 02(中医与日常生活 03十二时辰 养生 (子9卯 04十二时辰 养生 (辰申) 05十二时辰 养生 (酉亥) 06十二时辰 养生 (亥) 07黄帝内经第 简到底讲什么上 08黄帝内经第—筒到底讲什么下 09阴阳的本性. 10四季 养生 四气调神大论. 11食物的意义 12四季 养生 上. 13四季 养生 下 . 14情志病. 15中医对治亚 健康 . 我们强,华夏就强! 免费领取方法: 2、评论本文 3、私信我资料编号: 413 这些中医名家的经验集历经磨练,经历过时间的沉淀之后显得更加宝贵,它们像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引领着我们一代代中医爱好者!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 养生 小知识,请领取到的朋友们评论支持一下,让更多的朋友能够看到!

3,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的目录

上篇·《黄帝内经》之生命智慧探索生命人体的生命周期《黄帝内经》关于生命的起源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生命进程的基本规律——生长壮老已生命的根本:维持和死亡生命的动力人体衰老的过程人类合理的寿限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解秘《黄帝内经》中四种长寿之人长寿的秘诀人体的五脏六腑五脏六腑系统总览心,气血运行的发动机肺,体内气体交换的门户肝,贮藏和调节血液的仓库肾,藏精、主水和纳气的宝库脾,维持水液代谢平衡的器官胃,受纳腐熟食物的器官大肠,传导和排泄糟粕的通道小肠,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胆,贮藏胆汁的器官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的器官三焦,负责水道循环的器官人体的奇经八脉经络系统总览奇经八脉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十二经脉的运行认识疾病的来龙去脉人为什么会得病六气之说六气的异常:六淫风邪,百病之长寒邪,易伤阳气暑邪,盛热阳邪湿邪,秽浊阴邪燥邪,干涩之病热邪,火热阳邪七情致病的原因邪正盛衰对病症的影响阴阳失调对病症的影响气血失常致病下篇·《黄帝内经》之养生智慧养生的原则外避邪气,内守精神阴阳协调是健康的保证补精、养气、守神补气、养血、辅阴四季的养生四季养生的原则春季怎么养生夏季怎么养生秋季怎么养生冬季怎么养生上班族必读——起居有常自然环境对四季养生的影响形神合一的情志养生人体五志——喜、怒、悲、忧、恐统摄五志的神五志太过对人的影响平稳度过更年期避免“离退休综合征”怡情养性,远离抑郁培养安和的性情饮食养生食物和药的区别饮食养生的根本饮食养生的意义和作用饮食养生的禁忌酸、苦、甘、辛、咸——中医对五味的认识五味均衡,百病不生五味偏嗜,疾病将至大病初愈的饮食调养中年人的饮食调养老年人的饮食调养学生考试期间的饮食调养巧食一日三餐注重饮食卫生房事养生惜精养肾——旁事养生的根本适龄结婚,遵守天道房事不过,有所节制注重房事卫生——避免疾病传播房事有法——颐养天年择时受孕阴阳虚实和睡觉、做梦适当睡眠好处多有效提高睡眠质量阴阳与梦认识失眠,远离失眠药物调理的要点药物调理养生的原则调动人体的自愈力,强调身心互动药的本源益寿延年方中药延缓衰老的原理延缓衰老的复方延缓衰老的单味药物自我保健的方法食药同源各种疾病的食疗神奇的刮痧法传统的艾灸法常用保健按摩手法……《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名家论坛五周年特别奉献第33部》作者:曲黎敏组成:9盘VCD 定价:580.00元 出社:齐鲁电子音像出版社黄帝内经是一部关于天地宇宙、生命现象的伟大著作。它是中华传统医药的圣经,是几千年医药养生修炼的源头活水。黄帝内经是医学,更是医道,它的真正作用不是机械性地对疾病进行治疗。而是更像一位老师。引导我们顺应自然的力量。学习黄帝内经就是学习如何依准我们的生命本性去做人和生活。是在培补我们的智慧元气,帮助我们完成对自我生命体的认知过程;所以,这是一种根本性的学习。本节目《黄帝内经--养生智慧》是把中国古代合理的养生方法用直白通俗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曲黎敏告诉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改掉导致我们身体衰弱的坏习惯,如何建立起良好的、符合我们生命本性的生活习性,将有助于我们发扬国粹,建立和谐社会和人生。讲师:曲黎敏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中医文化专家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特聘顾问个人专著:中医与传统文化、中华养生智慧、易学气功养生研究领域:中医与传统文化、周易与中医学《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名家论坛五周年特别奉献第33部 各集主要内容:1.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2.中医与日常生活3.十二时辰养生(子~卯)4.十二时辰养生(辰~申)5.十二时辰养生(酉~亥)6.十二时辰养生(亥时)7.黄帝内经第一篇到底讲什么(上)8.黄帝内经第一篇到底讲什么(下)9.阴阳的本性10.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11.食物的意义12.食物的偏性13.四季养生(上)14.四季养生(下)15.不治已病治未病16.情志病17.中医如何对治亚健康18.中医的要点《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名家论坛五周年特别奉献第33部 部分课程要点简介:1、为什么老话说: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2、魄力、精神、胆识、意志、聪明的含意和心、肝、脾、肺、肾的关系3、人中为什么在鼻下的位置,人昏厥时要掐人中?“人中”又深又长又宽,代表什么4、在中医中“东西南北中与仁义礼智信”的关系5、人失眠的原因与治疗6、中医理论: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心主鲜血,肾为骨头,肝主筋的具体讲解7、人长痤疮的成因,如何预防及治疗8、“精”在中医理论中到底是指什么9、如何对待小孩青春期心理问题,及“手淫”问题10、男女的第二性征是怎么形成的11、女性更年期是如何界定的?如何顺利渡过更年期12、为什么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接地气”有用吗13、“是药三分毒”,到底是什么意思14、“春、夏、秋、冬”四季的养身之道15、人为什么会肥胖,怎样科学减肥16、人的烦恼因何而来,如何化解17、人生四惑“酒色财气”成因及治疗,为什么说“万恶淫为首”18、中医理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具体讲解19、为什么有网瘾的人都易得抑郁症,如何对治20、便秘的成因与治

4,《黄帝内经》养生法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他虽然是中医学的源头,却并不着眼于疾病治疗,而是致力于预防和保健,他以养生和诊疗为主要内容。 提倡将这种健康理念,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举手投足之间完成。


黄帝内经从内容上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素问》,一部分是《灵枢》,《素问》一个人最初的体制,或者说是生命的本质。《灵枢》又叫《针经》主要讲的是经络、针灸。


《内经素问》说,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强调要把注意力放在有可能发生的疾病上。

《内经素问》说,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置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是说等到病已形成,再去用药,乱已产生才去治理,就好比渴了才去挖井,要打仗了才知道兵器一样,岂不是太晚了吗?

其实人每病一次就会给身体造成一次伤害,而这个伤害在病愈后看似已经消失,但实际上它或多或少都会给身体带来阴阳失衡和看不见的虚损。就好比一辆汽车没修理一次,它的各个零件之间的配合,总体性能都会不知不觉的下降,不管怎样修理,换上多好的零件,配置永远都比不上原装。

人体也一样,与其等有病后抢救治疗,不如在没病前就进行身体保养。


养生三大法宝:精、气、神。


养精妙招:可以经常进行经络按摩,尤其是按摩腹部的气海和命门。

补气妙招:补气最好的方法是针灸和按摩。

养神妙招:通过静坐,吐纳,调息,服气,或者适当调理精神状态等方法,以达到促进神气入静的作用。

一年有24个节气,而一天就是一年的缩影,也是有24节气的。


3点立春,4点雨水,5点惊蛰,6点春分,7点清明,8点谷雨;9点立夏,10点小满,11点芒种,12点夏至,13点小暑,14点大暑;15点立秋,16点处暑,17点白露,18点秋分,19点寒露,20点霜降;21点立冬,22点小雪,23点大雪,24点冬至,1点小寒,2点大寒。

一、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二十四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春季。先养肝养肝先制怒。多动运动,如户外活动,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极,春季是流行性感冒,过敏,风湿膝关节多发的季节。预防这些春季常见病的主要方法是保暖,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季一左右下厚上薄。可以备一些板蓝根颗粒,小柴胡颗粒。

立春:早起晚睡,11点左右睡觉。

雨水:应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养肝脾两脏,如糯米,黑米,燕麦,大枣,龙眼,核桃,牛肉,猪肚,草鱼,鲈鱼等。

惊蛰:吃点梨。

春风:多吃时令菜,比如春笋,芋头,芹菜,豌豆尖。

忌大寒,绿豆,黄瓜,苦瓜,西红柿,西瓜,虾蟹,属于寒性食物。

葱,姜,辣椒,花椒,胡椒属于典型的热性食物。

清明:远离发物,预防高血压,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发物:就是吃了某些食物后会引发某些疾病,如过敏性疾病,对不同体质的人,发物不尽相同,皮肤瘙痒的人不宜吃,韭菜,香菇,香菜等,有荨麻疹,过敏性哮喘的人不宜吃海鲜,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禁吃羊肉牛肉。

谷雨:吃香桩,多补水,上午10点和下午3点不睡,晚上8点补水,可以加速血液循环。

夏季。最适合游泳,不宜频繁使用空调。是中暑,高热腹泻等级病多发的季节。预防这些夏季常见病,主要方法是防暑,调和脾胃,饮食清淡。多吃大蒜,醋,酸奶等,少吃辣椒,胡椒,花椒等刺激性食物,其次,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注意通风,多喝水,注意腹部保暖。夏季家庭应该常备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

立夏:早起晚睡,吃稀食。包含清淡稀粥,汤类,卤类。

小满:吃点苦比如苦菜,宜吃素即不吃动物性食物。

芒种:宜清补,如乌梅,山楂,葡萄,芒果,猕猴桃,西红柿,鸭肉,香生泥鳅,端午节吃粽子。

夏至:补水要喝温开水。补水要少量多次慢饮。

小暑:少动多静。喝茶。饮食节制。

大暑:吃老鸭,喝防暑粥。比如薏米,红小豆,黄瓜,冬瓜,西红柿,百合。

秋季。干燥需养肺,要多喝水,早卧早起,适度运动,秋季是咽喉炎,便利抑郁病等多发的季节,预防这些秋季常见,主要的病是生津防燥,多喝水,保障肺和呼吸道的湿润,一些滋阴生津的食物也多吃,如梨,苹果,香蕉,山药,萝卜,鸭肉等,还要多做运动。家中常备 清燥润肺合剂,川贝枇杷膏,雪梨膏等。

立秋:降服秋老虎。秋老虎虽厉害,只要注意饮食,还是可以降伏的,吃些防暑的绿豆汤,莲子粥,吃水果蔬菜,多喝白开水,冰糖水,清茶。


处暑:处暑时节,正处于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忽冷忽热最容易伤肺。多吃清润肺燥的食物。比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带,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芹菜,菠菜,海带。

处暑时,气温还很高,降雨很少,空气干燥,皮肤容易干燥脱皮,还会出现便秘症状,这就是所谓的秋燥,多吃芝麻,糯米,蜂蜜,梨等。少吃葱姜蒜等辛辣食品,还要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

白露:泡脚戳耳补肾气,少吃鱼虾。

秋分:养胃为重。饮食适度,少吃冷烫硬粘等食物。

霜降:注意保暖和养胃,建议多吃栗子,预防咳嗽可吃一些清火化痰的食物,如梨偶,枇杷,柿子,柚子,罗汉果等。

寒露:养肺防秋燥多泡脚。以用百合,大枣,莲子,银杏,大米,加适量冰糖煮粥,少吃辛辣食品,如辣椒,生姜,葱蒜。多喝水,喝粥喝汤,都是一些有补气保湿作用的食品或药品,如梨,香蕉,枇杷,芝麻,香油,银耳等。

冬季。头背脚宝三暖,早睡晚起,冬季是肾虚,关节疼痛,脑卒中,冻疮等症多发的季节,预防这些冬季常见病,主要方法是护阳气,多晒晒太阳,饮食上可吃温热的食物,如狗肉,羊肉,鸡肉,禁吃海鲜等生冷食物。家中常备六味地方丸,蛇油膏等。

立冬:进补要有方,立冬补冬补嘴空,北方的人们爱吃饺子,南方的人爱吃鸡鸭鱼肉。西北地区冬季天气寒冷,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肉,羊肉,狗肉。

小雪:重视精神调养多吃香蕉。

大雪:进补正当时,选用红色蔬果。比如大枣,红萝卜,苹果,洋葱等,此外多吃根茎类,如山药土豆,提升御寒。早睡早起注意保暖。

冬至:晒后背补阳气,吃水饺,注意保暖,可适当的练习太极拳,瑜伽等舒缓的有氧运动,可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狗肉,人参。

小寒:喝腊八粥,吃山楂。

大寒:提前养肝,大寒过后就预示着春天的来临,但还是一个过渡的时节,因此既要养护脾肾,也要提前调养肝血,少吃辛辣,多喝水,少饮酒,适量吃酸。常搓手,防冻伤。

小补充:天干地支


十天干: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十二地支: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注:已半巳满不出己。横戌点戍戊中空,横竖交叉定为戎。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二、十二时辰养生法


子时:前最宜上床睡觉,改掉吃宵夜的坏习惯。

丑时:最宜深睡,有了火气,一定要发泄出来。

寅时:最忌打扰肺经。如果在这时醒过来,就闭着眼睛继续睡,也可以做小动作干梳头,耳揉轮,按摩肚脐,摸搓脚心。

卯时:最易排便。

辰时:最宜吃早餐。

巳时:最宜户外活动。

午时:最宜午休,十二点点半吃午饭,肠胃病离你远远的。

未时:最宜养小肠。

申时:最宜喝开水。申时学习与工作效率最高。

酉时:再喝一杯水,洗肾又能洗膀胱。

戌时:最易培养夫妻感情。

亥时:是行房事的最佳时间。

注:

胆、肝、肺、大(肠)、胃、安脾。

心、小(肠)、膀胱、肾、心、三。






三、饮食养生法

黄帝内经说,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五性五味五色五谷五果五畜五菜。

1、寒凉平温热,辨清食物属性好养生。

寒凉性食物:清热,泻火解毒。


温热性食物:温阳,散寒。

平性食物:补益健胃。










2、酸、苦、甘、辛,咸五味调和益健康。


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3、红、黄、绿、黑、白,五色养五脏。


4、





5、





6、


7、

随四季吃饭

春天少酸多甘。夏天要过得清苦。秋天少辛多酸。冬季避咸忌寒。







不同年龄饮食
















四、运动养生










五、情志养生法


黄帝内经根据喜、怒、悲、思,恐五种情绪的属性,将它们分别归入火木金,土,水,五行以与心、肝、肺,脾、肾,五脏相对应,这一归类就真的找出了治疗情志病的规律。

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水克火。

喜为火。悲为金。怒为木,思为土,恐为水。

心红,肺白,肝绿,脾黄,肾黑。

所以,




六、女七男八节律养生







七、体质养生法




八、经络养生法



对症养五脏





生活小细节

5,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是什么?

《黄帝内经》中的《灵枢·逆顺肥瘦》有这样一段话,清晰描述了十二经脉在人体循行方向: “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原文中的“脏”指的是“胸”,这段话阐述了十二经脉循行方向的四条规律: (1)手三阴经分别起于胸中,走向手指末端,交于手三阳经; 胸中的脏有肺、心和心包,对应的三条阴经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手三阴经从胸,沿着手臂的内侧循行到手指末端。 (2)手三阳经均起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交于足三阳经; 手的三条阳经,是从手指的末端向头面部循行。因为手三阴经从胸走手,到了手指端要终止,下接的是手三阳经,手三阳经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都是从手指末端沿着手臂的外侧,向头面部循行的,此处的头指的是头面部,而到了头面部,手三阳经也要终止。 (3)足三阳经分别起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于足三阴经; 足的三条阳经分别是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经。这三条阳经从头面部向足趾末端循行,此处的足指的是足趾端,到了足趾端之后,足三阳经也要终止,终止以后向下相交的是足的三条阴经。 (4)足三阴经分别起于足趾,走向腹腔、胸腔,交于手三阴经。 足的三条阴经分别为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的三条阴经需要从足向腹部循行,最后,足三阴经再向上行,从腹到胸,到胸中去与手三阴经相交。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灵枢·营卫生会》)的循环路径。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righ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