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坝战役是哪个将军指挥的?
朱德和周士第、李硕勋指挥了三河坝战役。 一、关于三河坝战役: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 *** "讨伐"起义军。 八一起义军主动撤离南昌,南下广东,目的是"先得潮、汕、海陆丰,建立工农政权",后取广州,再举北伐。 八一起义军9月18日进抵广东大埔县城。 9月20日,作出了分兵部署:周恩来、贺龙等率领主力向潮州、汕头进发;第9军副军长朱德率领第11军25师和第9军教导团共约3000多人,据守三河坝,掩护主力南下。 *** 钱大钧部约两万余人,由今梅州市梅县区松口扑向三河坝。 此为三河坝战役。 二、历史地位: 起义军在三河坝地区逗留的时间虽然不长,但革命的行动已经深入人心,扩大了党在农村的影响。 起义军虽然走了,但给三河地区播下了红色的种子。 革命先烈廖家贞,杨南生(汇东人),就是在这次战役影响下发展的地下党员。 参加南昌起义的肖克老将军对三河坝战役曾这样评述:“没有三河坝战役,便没有井冈山会师,没有井冈山会师,罗霄山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及其对南方游击战争的影响就不会那么大。”
三河坝战役是哪个将军指挥的?
指挥三河坝战役的朱德、周士第、陈毅、李硕勋,林彪、粟裕(在饶平茂芝加入)、许光达等。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军胜利占领南昌城后,挥师向闽西上杭、永定、长汀及广东大埔进军,准备占领潮州、汕头、广州。在以周恩来为总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进入大埔县(茶阳)。 8月20日,兵分两路,一路由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同志率领三万多人,顺汀江、韩江而下,直向潮州、汕头进发;一路由朱德率领约三千人,据守三河坝,以防敌人从闽西、梅县抄袭主力进军潮汕。 10月1日,国民党钱大钧部三个师约二万多人,由梅县松口乘船沿梅江而下,向三河坝扑来。起义军在朱德、周士第、李硕勋等同志的指挥下,在东江工农军一部的配合下,与敌激战三昼夜,打退敌人无数次的进攻,歼敌几千人。3日下午,敌增援钱大钧之黄绍宏部由大麻东渡韩江后,占据起义军阵地南部制高点,北部亦被钱大钧部占据。 在敌众我寡、弹少援绝的险恶情况下,指挥部决定采取“次第掩护,逐步撤退”的办法,于5日进入饶平茂芝。掩护部队撤退的二十五师七十五团第三营勇士们,打完最后一颗子弹,英勇跳出战壕,与敌人展开肉搏战。全营官兵壮烈牺牲在这座笔枝山上。 拓展资料: 背景 “八一”南昌起义,是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在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同志领导下,在江西南昌举行的武装起义。参加起义的部队有朱德同志领导的军官教育团,贺龙同志领导的二十军,叶挺同志领导的十一军,约三万余人,胜利地占领了江西省省会——南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部队。八月五日起义军的武装部队离开南昌南下,准备夺取广州,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然后再举行北伐战争。 离开南昌后,部队经过抚州、瑞金、会昌,沿途与国民党军阀钱大钧、黄绍竑军队打了一仗。会昌战役后,起义军经过长汀到上杭,再经大埔前往潮汕。 一九二七年八、九月间,起义军由福建长汀、上杭南下进潮汕时,朱德、周士第等同志率领的二十五师留守大埔县三河坝。 起义军来三河坝前一个月,先派有地下工作人员到三河坝境内的汇东等地进行秘密组织工会和农会。 一九二七年农历八月二十四日中午,红军先头部队十多人,由三河的汇东东文部横渡到汇城,接着大军陆续从汀江两岸步行到三河坝。大部队坐着一百多条民船,继续沿韩江直下,经过一天一夜急行军,有二千多人留在三河坝。那时,商人开门放鞭炮欢迎,连夜做生意,市面一片繁荣。当时起义军戴着红边的帽子,脖子上挂着红领巾,身穿蓝衣服,打绑腿,穿草鞋,官兵不分。起义军到三河坝后分住在庙宇、祠堂和群众家里。第二天到处张贴安民告示,布告以周士第同志署名。军队纪律很好,买东西很公道,讲话很温和,群众关系很好。 起义军住了几天,就在汇城南门外大沙坝召开群众大会,有二千多群众参加。据说,站在凳子上演讲的是朱德同志,会后还举行示威游行,参加者手持纸旗,呼口号、贴标语,游行队伍振臂高呼:“打倒基督教”,“铲除礼拜堂”,“打倒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实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号,游行队伍入东门出南门,再进西门出北门才散会。 三河坝战役-百度百科
建军大业蔡晴川谁演的 建军大业蔡晴川介绍
1、《建军大业》蔡晴川演员是白宇,蔡晴川1925年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学习,并加入中国党政府。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同年10月在广东大埔三河坝战役中牺牲。
2、毕业于黄埔军校,1927年参与南昌起义,任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代理团长。同年10月初在广东大埔三河坝战役中牺牲。影片中有专门提到他,最后领导的200人断后牺牲后,敌方将领补充了一句“黄埔军校的,全部厚葬。”
蔡晴川是谁演的,蔡晴川扮演者,建军大业蔡晴川
演员是白宇,蔡晴川1925年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同年10月在广东大埔三河坝战役中牺牲。 毕业于黄埔军校,1927年参与南昌起义,任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代理团长。同年10月初在广东大埔三河坝战役中牺牲。影片中有专门提到他,最后领导的200人断后牺牲后,敌方将领补充了一句“黄埔军校的,全部厚葬。”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建军大业》是电影“建国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前作《建国大业》在2009年上映,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 《建党伟业》于2011年上映,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而制作的献礼影片 。2017年时值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为了再现革命先辈的建军艰难史,《建军大业》应时而生。 角色选择 该剧考虑到先辈们在参加革命时都是热血青年,因此精选了一大批年龄相仿的演员,来诠释先辈当年青春激荡的风采。监制黄建新称选角标准“慎重而严苛”,南昌起义时,粟裕19岁,林彪19岁,邓小平20岁,要塑造那个时期的他们,必须是年轻演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军大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蔡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