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a级景区网站建设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4a级景区网站建设服务 > 景区资讯 > 正文
北极涛动的简介
北极涛动的简介
提示:

北极涛动的简介

北极涛动,指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约北纬45度)与北极地区气压形势差别的变化。它是一个代表北极地区大气环流的重要气候指数,可分为正位相和负位相。北极通常受低气压系统支配,而高气压系统则位于中纬度地区。当北极涛动处于正位相时,这些系统的气压差较正常强,限制了极区冷空气向南扩展;当北极涛动处于负位相时,这些系统的气压差较正常弱,冷空气较易向南侵袭。 北大西洋涛动和北极涛动二者有相似之处。于是有争论关于哪一个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Ambaum et al.称北大西洋涛动应该用更好的物理学的理论加以定义。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北极涛动指数在正值和负值之间转换。1970年开始,指数开始趋向正值,北极气压低于平均气压,引起欧亚北部和美国大部分地区的相对高温。2010年伊始,北半球经历了似乎比往年冷许多的冬季,科学家认为是北极涛动引起的。北极的气压高于平均气压,将更多的冷空气挤向中纬度地区。

北极涛动的专家解读
提示:

北极涛动的专家解读

2009年冬季,包括亚洲北部、美国东部、欧洲等北半球各地遭遇罕见严寒,其原因是由北极约30年一次的释放寒冷空气这一异常现象引起的。日本气象厅表示,已经确认北极圈的寒冷气体存在蓄积和释放反复循环的“北极涛动”现象,这种现象对北半球的气候造成了巨大影响。今冬北极释放出的寒冷空气指数,通过可信的数据计算,是自1979年以来的最大值。其结果导致中纬度地区气温较平常年份降低,北极周围地区气温较平常年份升高。2009年冬季,南美秘鲁海面的表面温度异常上升,产生了“厄尔尼诺”现象,赤道附近较平常年份气温有所升高。日本虽然也受到“北极涛动”的影响,但今冬季节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较强,因此尽管温差较大,但平均气温高。 “涛动”导致“冷冬”袁子鹏介绍,北极涛动的最大影响,就是带来北方的冷空气。一般北极是北半球的冷空气源地,这里该最冷。但是2009年有了异常变化,北极圈外的西伯利亚是最冷的。而中国北方的寒冷主要与西伯利亚的寒流有关,这使得冷空气长驱直入辽宁,导致“冷冬”的出现。气象部门统计显示,2009年10月19日,辽宁进入了冬天,比常年提前1天。虽然入冬仅提前一天,但是随后的寒冷却让人印象深刻:寒潮天气频出,大范围的降雪次数已达16次,成为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大范围降雪次数第二多的年份,仅次于1965年。北极涛动是气候异常现象,按年度变化有相应的准周期,但因为大气环流的变化,让其运动的规律并不确定。而资料显示,“涛动”在季节内有40-60天的周期,还有2年、11年周期。在辽宁,气候也受到北极涛动的影响,只因它所作用的位置不同,所以产生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如在2008年出现了北极涛动,它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北方干旱少雨,而南方却出现雨雪冰冻。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冷空气长驱南下,影响到长江流域一带,作用的位置不同,影响就不一样。全球变暖难抑制2009年冬天的严寒气候,能否阻挡全球变暖的趋势呢?袁子鹏告诉记者,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他表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在某一年出现北极涛动异常,造成冷空气比较活跃,这种现象十分反常,是一种极端天气气候发生的表现。2009年北方频繁的雨雪天气以及南方五省出现的干旱都是对应的,这些也都是极端的天气气候。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证明着全球变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全球气候变暖,不仅仅使全球平均温度升高,而且使得高温、干旱、寒潮、暴雪、暴雨等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增加。 2010年1月,寒流和暴风雪强烈袭击北半球,致使亚洲、欧洲、北美洲众多国家交通瘫痪,民众正常生活被打乱,并造成百余人丧生。韩国:大部分地区1月4日遭遇大雪,至下午2时许,首都首尔地区积雪累计超过28厘米,是自1937年有记录以来积雪最厚的一次大规模降雪。美国:一场暴风雪给东北部佛蒙特州带来83厘米降雪,打破了1969年创下的76厘米的降雪纪录。纽约州一些地区积雪厚度已超过1米。有近10人因寒冷天气死亡。英国:英国正在经历自1981年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寒潮。降雪迫使英国关闭了包括第二大机场盖特威克机场在内的众多机场,而伦敦卢顿机场等一些机场的许多航班也被延误。 自1月23日以来,受频频袭来的冷空气影响,中国黑龙江漠河、内蒙古呼伦贝尔等地出现-40℃低温天气,其中一些地区低温天气已持续十多天。1月30—31日,呼伦贝尔市海拉尔站(-42.9℃)、满洲里站(-42.2℃)、陈巴尔虎旗站(-45.5℃)、新巴尔虎右旗站(-38.6℃),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站(-35.8℃)日最低气温达到或超过极端低温阈值,出现极端低温天气事件。意大利:部分地区被冰天雪地覆盖。意大利北部和中部交通因降雪出现混乱,有600多名旅客不得不滞留在火车上过夜。严寒造成一个婴儿、一名76岁老人和一名流浪汉死亡。当地气象台表示,这是意大利27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 。法国:近半地区发出严寒警告。军队在巴黎建立600个庇护中心收留无家可归者。德国:柏林降雪也在持续,气温降至-10℃。比利时:布鲁塞尔著名的旅游景点小尿童雕塑因低温导致结冰而“罢工”。波兰:气温骤降到-32℃。警方表示,2日再有9人被冻死,使自上周降温以来波兰被冻死的人数增加到29人。乌克兰:是在这一场寒流当中受影响比较大的国家。据乌克兰卫生部2日发布的统计数据,过去一周,国内总共有101人被冻死,其中64人在街头被活活冻死,还有一些人被送到医院后不治。首都基辅2日的气温降至-27℃,喀尔巴阡山脉地区气温跌穿-30℃。数以万计的民众躲到2000多个临时庇护中心避寒。 (王希怡)日本:全国各地区普降大到暴雪,部分地区积雪甚至超过5米。截至2日,日本北部持续数周的暴雪引发了雪崩并导致交通网络中断,已导致至少56人丧生。日本的北海道和本州岛北部已被厚雪覆盖。日本青森2日气温降至-9.2℃,积雪深达4.29米。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等欧洲国家:共计有至少30人因寒冷天气死亡,其中罗马尼亚22人死亡。在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有地方媒体报道称提款机里的钱被冻住,导致提款机出现故障。严寒还致使多瑙河部分河段结冰。为保护船只,保加利亚当局不得不把一些船转移至其他港口。塞尔维亚有至少10000人因交通中断被困在偏僻的村庄里。波斯尼亚一些村庄也只能靠军方直升机空投食物和其他必需品。在拉脱维亚,单首都里加就有10人被冻死,其他地区死亡人数还有待统计。在爱沙尼亚,由于气温降至-30℃以下,主办方不得不停止举办滑雪比赛。2016年寒潮本该是厄尔尼诺造成暖冬,但由于厄尔尼诺引发了北极涛动,北极大量冷空气南下,造成了冷冬。

何谓 ”北极涛动” 现象?
提示:

何谓 ”北极涛动” 现象?

北极涛动又称为北极震荡
系一个气候学名词.zh. *** /zh-/%E5%8C%97%E6%A5%B5%E9%9C%87%E7%9B%AA 北极震荡(Arctic Oscillation,缩写:AO)是指的与地带的气压呈现反向变动关系的现象。此现象描述于由大卫汤普生(David W. J. Thompson)与约翰瓦拉斯(John M. Wallace)提出。相似的现象在与中纬度地带亦有观测到,称为「南极震荡」(Antarctic Oscillation,缩写:AAO(多加一个A以与北极震荡区别))。另外,在北极震荡说被提出之前,于即观测到的(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缩写:NAO)因与北极震荡相当一致,所以也有研究者将两者合并为「AO/NAO」。 在北极震荡的研究中有称为「北极震荡指数」的度量指标。当北极震荡指数为正值时,表示北极的气压较例年为低,与中纬度的气压差变大,此时围绕北极的寒带喷射气流-极地涡旋(Polar Vortex)变强,此一变化会抑制北极的寒冷气流南下,使得欧亚大陆北部及北美洲北部的冬季气温较例年为高,形成暖冬。反之,当北极震荡指数为负值时便会造成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冬季严寒。
参考: zh. *** /zh-/%E5%8C%97%E6%A5%B5%E9%9C%87%E7%9B%AA

北极涛动的影响
提示:

北极涛动的影响

2010年1月2日,瑞士天气严寒,寒潮给欧洲大部带来强降温。通常北极极地中心为低气压控制,有着极冷的空气,并被周围的高气压包围着。这种“南高北低”的态势称为北极涛动正位相。在这种情况下,冷空气都被限制在极地范围,因此人们会感觉冬天也不那么冷。但是从21世纪初开始,北极涛动正位相逐步减弱,开始向负位相发展,也就意味着,“南高北低”逐渐转为“南低北高”,北极极地中心逐渐被高气压控制,之前一直限制在极地范围的冷空气就被排挤南下,导致寒流出现,从而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气温。2009/2010年正是这种情况,而被排挤出来的三股冷空气就正好影响了东亚、欧洲及北美三个地方,造成极端冷事件。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righ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