硇洲怎么读
【náo zhōu】 硇洲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náo zhōu,意思是岛名,在广东省湛江附近海中。硇洲岛, 古称硭,是一个大约20—50万年前由海底火山爆发而形成的海岛,也是中国第一大火山岛。位于广东省湛江市东南约40公里处,北傍东海岛,西依雷州湾,东南面是南海,纵深是太平洋,总面积约56平方公里。 硇洲岛是“湛江八景”之一,美曰:“硇洲古韵”。它是湛江市的岛外之岛,风景秀丽,一年四季气候宜人。硇州岛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它是南海大陆架的一个肥沃渔场,盛产名闻世界的硇洲鲍鱼、龙虾等名贵水产。
_州怎么读
州怎么读:[zhōu] 州(拼音:zhōu)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水中有小块陆地,本义是水中的一块块陆地,这个意思后来写作“洲”。“州”又用作中国古代的地理区域划分单位,后来演变成一种民族自治行政区划。 象形字。其甲骨文自上而下的三条曲线是“川”字,表示河流;中间的小圆圈,表示水中有块陆地。所以,“州”的本义是指水中的陆地。《诗经·周南·关雎》中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句子,这“洲”本来应该是写作“州”的,“在河之州”就是指在河中的一块小陆地上。 金文的“州”基本上与甲骨文相同。小篆就复杂了。三支水流都加上了小陆地。而隶书、楷书为了书写方便,把三块小陆地变成了三个点,写成“州”。 从甲骨文、金文及小篆的字形看,“州”应属于汉字造字法中象形造字法的衬托象形一类,其字形义当为四周被水环绕的小块陆地,这种小块陆地多为水冲淤而成。古代所谓的“九州”大概就是按照大江大河来进行划分的,这种分化后来就演变成了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