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是什么人物?
我认为宋江是矛盾的人,宋江是个矛盾体,忠和义的矛盾体!!! 很多人都恨宋江,觉得宋江虚伪、觉得宋江软弱。可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宋江的前后行为有看似矛盾的地方,但绝不虚伪。他不是什么好人,他对不起朋友,但他从没有故意欺骗过朋友。他是真诚的,同时也是可怕的,可怕的就是这份真诚。 下面我来分享宋江作为一个矛盾的人具体体现~~ 一、宋江忠么?忠的矛盾体现 宋江在《水浒传》中忠的体现又是矛盾重重。宋江被称为“忠保义”,可见宋江的忠君思想不是一般。宋江满腹经纶,凭借自己的学识和才能成为了邺城县的押司。宋江从小受到父亲忠君思想的影响,所以忠君思想在宋江脑海里根深蒂固。但是放走晁盖又和宋江的忠君思想背道而驰。其他好汉是被封建社会压迫逼上梁山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对于宋江来说我更倾向于他自己更愿意上梁山。宋江在邺城当着自己的小押司,虽然说官场黑暗,但是宋江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学识能为自己保住头上的乌纱帽。但是宋江却甘愿趟起义的这潭浑水,说明宋江的忠君思想根本就不彻底,更可以说宋江有着自己的野心和目标。宋江放走晁盖与其说是自己为朋友两肋插刀,不如说是宋江忠君思想的动摇,自己远大抱负初露端倪。 宋江忠的矛盾在《水浒传》还有多次体现。宋江嘴里常常说到“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而且是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率领群众进行战争。上梁山之后还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兄弟们不忘忠君思想。最后在招安之后还说到“宁可朝廷负我,我不负朝廷”。宋江打着种种幌子来表达自己的忠君思想。但是如果宋江如此忠君,为什么当初还要放走晁盖?为什么还要带领众兄弟和百姓起义?宋江憎恨的是贪官污吏的黑暗和对于百姓的压迫,殊不知这些压迫来自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其实宋江忠君思想和起义行为正是忠的矛盾的充分体现。宋江内心的远大抱负是自己统治社会,拥有大宋的江山。 二、宁江义么?义的矛盾体现 宋江形象义的矛盾从他的外号就能让人看出来。宋江外号“及时雨”,这是民间和江湖对于宋江的尊称,从外号我们可以看出宋江的义。无论是江湖上的朋友还是民间的百姓,只要遇到困难宋江都要挺身而出,及时地救大家于水深火热之中。李逵最后死于宋江的毒酒都无怨无悔,还说到死后也愿意做宋江的小鬼。只是因为宋江曾经在李逵遇难的时候给了他十两纹银。区区十两银子一个膘肥大汉就记于心。李逵愿意用性命报答大哥的情谊。但是作为宋江来说,用毒酒杀死自己的兄弟难道这是义气的表现?从我个人角度看,宋江根本就一点义气都没有,并且是小人的一种做法。当时施予李逵的十两纹银只是收买人心的一种手段罢了。如果宋江真的讲江湖义气,就是李逵犯再大的错也不会置兄弟于死地。宋江曾经以大哥自居,发号施令要带领江湖兄弟行侠仗义,其实这只不过是宋江的一个幌子罢了。宋江是希望通过利用这些兄弟来完成自己推翻宋家王朝,完成自己江山大业的目的。 宋江义的矛盾还体现在解决晁盖逃跑和在梁山上架空晁盖中。宋江为了朋友义气不顾自己的生命和前途冒险放走自己的朋友晁盖。但是等到宋江上了梁山之后,却把对于晁盖的义气丢在了脑后。上梁山之后宋江收拢人心、私结兄弟,把晁盖这个梁山上的一把手架空。既然能为了兄弟不顾自己的生命和前途,怎么能为了小小的利益而背叛兄弟呢?难道这就是宋江的义气所在?宋江的义气矛盾性反映出宋江生活在封建制度下和反封建制度的矛盾。从中能看出宋江是既想从封建官场得到权利又想推翻封建制度的矛盾心理。 三、宋江是个矛盾体,忠和义的矛盾体 他是个孝子,也就注定了他从政的话将是个忠臣。可现实跟他开了个玩笑,他成了一个草寇。从此,他的生命中将没有忠,而只留下义。可不久,现实又跟他开了第二个玩笑,他的草寇集团做大了,有了跟朝廷谈判的资本,他又可以谈忠了。有了谈忠的资格的宋江,并不幸福,因为这注定他要抛弃义。但宋江还是选择了忠,毫不犹豫、问心无愧的选择了忠,注意,他真的是问心无愧的,至少从他的角度出发是问心无愧的。因为他觉得,这么做不光是为自己也是为了兄弟。在他眼里,他不过是把自己的梦想分给兄弟们罢了,至于这个梦想兄弟们喜不喜欢,他是没有考虑过的。作者通过了宋江身份的几次变化,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在忠义之间徘徊的黑帮大佬形象。可以说,这个形象相当经典,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亿万华夏子孙的影子,我们每个人都是宋江,跟你喜不喜欢这个形象无关。宋江的思维绝对是传统的,他跟李逵不一样,李逵是不按套路出牌的,至少他不按当时社会的常理出牌。宋江从小接受的是最传统的教育,宋太公教他的是忠孝礼仪,孔孟之道。宋江被这些影响了。 最后小结 宋江的心路历程和选择的路线应该是古代大多数传统卫道士,文化人所选择的路。他们从小接受正统教育,忠于皇权已经深深的印在了骨子里,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知识分子推翻旧秩序建立新秩序的重要原因。他们摆脱不了传统对自己的束缚。而宋江的故事,就是为这些人和皇权的关系做得一个最好的梳理。 水浒传的意义也即在此,它让人们看到了传统对人的禁锢有多深。
宋江简介
宋江简介 宋江(1073年—1124年),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主人公。在本书结局被朝廷立庙,因为十分灵验,得到当地人民世世代代的供奉。► 2篇诗文 八百里水泊梁山,一百单八位英雄好汉。为什么座头把交椅的是又黑又矮的宋江?论武艺,他比不上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论文采,他比不上会写苏、黄、米、蔡四家字体的“圣手书生”萧让。论计谋,他比不上“智多星”吴用、“神机军师”朱武。就算是按上一任“老大”晁盖的临终遗愿,也应该是由活捉了替他报仇的卢俊义接任。按理说是如何也论不到宋江,他又黑又矮、武艺稀松,可是梁山上的英雄就服他一个!对他不仅言听计从,而且就算是后来对他的招安政策心存不满,也没有弃他而去。还是依然跟着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甚至断臂出家、毒酒穿肠、马革裹尸也没有人对他心怀怨恨。这是为什么?宋江从哪里来这般的影响力。 宋江之死应该是没有悔意的,带着几个剩下的兄弟饮下毒酒非他所愿。相信宋江对性命的追求必定大于声名,这一点几乎适用奔向梁山的多数人,要不然也不会上梁山混江湖。那么,认为宋江饮下毒酒求声名或者以此向死去的兄弟谢罪的想法脱离了人性的本源。在宋江的道统价值判断里,他已然知道朝廷险恶,可是他又过分自视甚高了,或者说他觉得他仍然有极大的价值,或者说他相信自己的衷心可以感动庙堂之上的朝廷。 事实上,宋江从未进入朝廷的内部,他试图进入的正是他一直所求而朝廷拒绝的。一日为贼,终生便不能翻身,这是那个时代最严肃的秩序。当然,宋江会认为自己以前在官场,上梁山是情势所逼,可是对朝廷而言,这 汪应辰《文定集·显谟阁学士王公墓志铭》谓:“河北巨贼宋江者,肆行莫之御。”张守《毗陵集·秘阁修撰蒋圆墓志铭》谓:“宋江啸聚亡命,剽掠山东一路,州县大振,吏多避匿。”《宋史·徽宗纪》上记载宣和三年(1122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今山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东都事略》中也提到当时的亳州知州候蒙曾向皇帝上书建议:“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不若赦江宋江简介,使讨方腊以自赎,或足以平东南之乱”。《宋史·张叔夜传》所叙最详:“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頕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 人物出身 宋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原籍为山东郓城县宋家村,江湖人称“及时雨”,又号“呼保义”。因为他面黑身矮,人又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又且舞刀弄枪。上有父亲宋太公在堂,母亲早丧,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自幼与同在郓城县东溪村的晁盖相熟。 义释晁盖 “生辰纲”事发后,观察何涛得到了消息,前来郓城县找到了宋江与宋江一起抓捕主犯晁盖,宋江假意答应,却偷偷私传讯息,使晁盖等人脱险。一天·,被宋江救济过的阎婆来报答宋江,并在做媒的王婆撺掇下,把女儿阎婆惜嫁给了宋江作小妾 宋江上梁山,单纯的在梁山上喝酒吃肉,分金秤银已不是他的追求,为了实现“敢笑黄巢不丈夫”的野心,他以九天玄女庙内之梦并玄女授的天书(猜测是自己搞的”天书“,原著没明说)抛出了天罡地煞理论,论说梁山上的人员不是江湖人士,而是天上下凡的天罡地煞星,把自己打扮成星主,再抬高自己的身价,与此同时,每次需要打仗时总以”哥哥为山寨之主,不可轻动。“等句将晁盖软禁在山上,打祝家庄如此,高唐州如此,青州如此华州亦如此,晁盖在山寨中的地位渐渐形同虚设,他的江湖义气理论渐渐被梁山上的兄弟遗忘,众人的心中便只有宋江。 宋江上梁山后,收服了许多朝廷派来征剿梁山的猛将却几乎都被他以倘蒙将军不 宋江的诗文 满江红·喜遇重阳 宋代:宋江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 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宋江简介,早招安,心方足。 重阳节,饮酒,赏花,感叹 西江月 宋代:宋江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 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 血染浔阳江口。
为什么喜欢宋江?
宋江历来是争议颇多的一个人物形象,他的性格有着矛盾性和多重性。
一般读者都认为宋江是个忠义双全的人。《水浒传》中也用了相当多的笔墨塑造宋江的“忠义”。但实际上,宋江在相当于现在的县政府当一般干部时,便有意放走官府要捉拿的晁盖等人,并继续与那些人保持良好关系,甚至还上过梁山,单纯从这几个方面看,我们可以讲宋江很够“义气”,但讲宋江忠,就有些难为情了。而且,放走晁盖后,宋江似乎不讲忠,也不讲什么“国家法度”,而发配江州时,梁山好汉劫得他,欲放下他的枷锁时,他却说要不得,“此乃国家法度”;江州酒楼的反诗,更是“白纸黑字,铁证如山”,“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笑黄巢,造反心态跃然纸上,等到上了梁山,他又一心忙于招安,还说“宁可朝庭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庭”。
《水浒传》写宋江“仗义疏财”,很讲义气,但遍览全书,并没有几个穷苦人家得到宋江救济。倒是许多贪官强人,土豪劣绅笑纳过宋江奉上的大绽银两,铁牛初见宋江时,曾受过他几绽银子,但那银子却似乎整整管了铁牛一辈子。宋江好几次讲要取铁牛的头,铁牛却并不跳将下来,两板斧下去,到后来被宋江害死,也心甘情愿。
以上所述正是《水浒传》中宋江的矛盾性所在,这些矛盾其实源于宋江性格的多重性。作为封建社会不得志的文人,宋江有着满腔报负却无处施展。他疏财仗义、济弱扶贫、孝亲敬友,这是他性格的温柔敦厚的一面,他孝忠皇帝,讲义气,这是他性格中正统思想的一面,他明处为大家办事,暗处结交江湖大盗,这是他性格中虚伪狡诈的一面,他聚众反国,题诗言志,这是他性格中反叛的一面......施耐庵通过描写宋江充满矛盾的行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重性性格的人物。
宋江真的错了吗
我不认为是宋江错了,宋江成也在忠义,败也在忠义。如果不是忠义仁义在先也不会有那么多人仰慕并追随,败在忠义,因忠义、仁义,一心想着不让百姓受苦,受招安为国尽忠而连累了好汉们。但是我们现代人不能来指责古代宋江,在那种大环境下,人们崇尚忠义,万不可站在现在指责宋公明。其次一百单八将其实是有选择的,宋公明并没有强迫任何人,可以选择放弃招安、放弃跟随宋江,但是他们也是忠义不肯离开宋江,宋江对大宋是愚忠蒙蔽了双眼,同样其他头领也是愚忠让他们还跟着宋江,明知道招了安一则曾经对抗朝廷,击退两次官兵,草莽出身的头领必遭不满,二则高俅不会放过他们,他们打败了高俅,高俅这种人绝对不会允许宋江们在朝廷站住脚,所以,其他头领除了燕青、公孙老道是明白人,早早的拖了干系。说起来燕青真是神人,自小被卢俊义抚养收为义子,竟有这种智慧,当朝廷封各位头领官衔时,燕子早就深刻的告诉了卢俊义,此次绝不可听封,怎耐卢俊义实在看不惯朝中高俅这等奸臣,选择了为官,暗箭难防,终被下毒后又淹死。总之时代有时代的印记,宋江一等人就是典型的时代符号,给后人留下了颇为鲜明、深刻的属于那个时代的印记。历史漫漫长河中,是浓墨重彩的一个笔,这就是历史的价值,前车之鉴,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