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书鸿是学什么出身的
常书鸿是学美术出身的。 常书鸿(1904年4月6日—1994年6月23日)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国画家,敦煌学专家。曾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敦煌文物研究所(后改称敦煌研究院)所长。 常书鸿为敦煌艺术的保护和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辛勤工作的几十年中,组织修复壁画,搜集整理流散文物,撰写了一批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论文。 他还临摹了大量的壁画精品,多次举办大型展览,出版画册,向更多的人介绍敦煌艺术,他的奉献精神得到了高度赞扬,为保护和研究莫高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常书鸿自幼喜欢艺术,而他的父亲是个信奉实业救国的人,执拗地把他送到工业学校去读书。无奈之下,他选择了与绘画有关的染织专业,并参加了由画家丰子恺等人组织的西湖画会。 艺术造诣: 1934年,发起成立“中国艺术家学会”参加者有常书鸿、王临乙、吕斯百、刘开渠、陈之秀、王子云、余炳烈等20多人。 在此期间,常书鸿所绘油画《梳妆》、《病妇》、《裸女》静物画《葡萄》等作品,曾多次参加法国国家沙龙展。《葡萄》后来被时任法国教育部次长亲选,收归法国国有,《沙娜画像》被巴黎近代美术馆收藏(现藏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 《裸妇》在1934年里昂春季沙龙展中获得美术家学会的金质奖章并被收藏,现藏于里昂国立美术馆。常书鸿在法国国家沙龙展中先后获金质奖章三枚、银质奖章二枚、荣誉奖一枚,并因此成为法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法国肖像画家协会会员。 在常书鸿几十年的艰苦生活中,经历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种种不幸和打击,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但他仍然义无反顾,为保护莫高窟默默地奉献。
常书鸿的人物介绍
大概是1935年秋的一天,常先生在巴黎塞纳河畔一个旧书摊上,偶然看到由伯希和编辑的一部名为《敦煌图录》的画册。全书共分六册,约400幅有关敦煌石窟和塑像照片,他十分惊奇,方知在中国还有这样一座艺术宝库存在,而且在国外引起了轰动,中国人却不知,他内心感到一种震撼。为了敦煌艺术宝库,他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毅然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回国之后,他一直挂念着莫高窟的保护工作,向往着早日能实现梦想。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建议下,经多方努力,促成了设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设想。常先生首先担负起了这一重任,为首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